社區防救災中心自2018年開始進到社區進行自主防災培力,陪伴中南東24個社區完成防救災的培力,也與社區建立互助的夥伴關係。雖然因疫情的阻斷,無法實際進到社區,但靠著網路無空間、距離的特性,為我們開啟了另一個與社區對話的契機。
為了防疫保持社交距離,但因為線上茶會,打破了距離的界線
在疫情無法真實互動的狀態下,芥菜種會於6月16日辦理線上防災社區交流茶會,邀請了來自 高雄市茄萣社區、台中市達觀社區、台東縣關山鎮中福、電光、豐泉、新埔、北庄、德高社區、高雄市湖內公館、太爺、田尾、湖庄社區,以及公私部門災防合作資源夥伴-台東縣東河鄉公所、台東縣關山鎮公所、高雄市湖內區公所、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、高雄茄萣長老教會、高雄市社區願景中心等夥伴,透過視訊方式相互分享與關心 ,除此以外,也分享三級警戒時社區該如何互助、疫情期間的災害回應等議題進行相互交流。
社區彼此分享三級警戒下如何互助
社區關懷的分享
在疫情影響期間,同時也進入到了台灣的汛期,該期間容易因梅雨鋒面、颱風的影響,導致發生洪災。因此社區在疫情下的災害互助議題,更是需要重視的課題。因此,茶會中藉著分享台北市南港區久如社區的實際案例,也讓其他社區可以借鏡,思考找出適合社區的防災作為。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,除了談社區互助議題,當然還是不免要叮嚀大家自我保護的重要,希望大家要記得先自助、後互助的觀念。
疫災與天災社區如何互助,久如社區的實際案例分享
災害的自我保護與因應分享
線上茶會過程中難免有些不可預期的意外,如社區夥伴不太會操作視訊功能忘記關麥克風,不知道該如何進入視訊會議中,又或者對著鏡頭講話很尷尬。種種的狀況讓防救災中心思考,在未來的自主防災培力課程中增加資訊科技的運用,讓社區夥伴能多預備,以因應線上化的趨勢。在防救災時,資訊傳遞與溝通上,不因各種狀況而斷訊。
台灣開始進入颱風季,社區是面臨災害威脅的第一線。然而,疫情當下防救災工作不能中斷,及早做好預備才能避免遺憾,「因為災害不會等我們預備好才發生的」 。
請和我們一同投入防災預備工作,在面對災難時能夠保護家庭和社區!